时间:2023-06-30 | 浏览:1479 | 来源: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
病例一
患者贾某,夜间被蜘蛛咬伤右侧大腿内侧,咬后感觉右大腿持续疼痛,且局部可见一针型大小圆孔,患者自行在家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后未行特殊处理,随后便自感短时间寒战、间断性体表发热,头晕、呕吐。第二天晨起患者自感右侧大腿局部红肿明显,活动性疼痛,全身乏力,仍感呕吐,遂来我院急诊科就诊。急诊科医务人员随即对患者进行了相应的急救措施,缓解了患者的中毒症状。
病例二
患者李某,雨后上山摘野菌,被蛇咬伤左下肢,突感不适,且左下肢肿痛明显,随即拨打急救电话,急诊科医务人员火速抵达现场,据同伴提供照片来看,咬伤李某的蛇为毒蛇,医务人员随即对李某进行了紧急抢救措施,给予抗蛇毒血清、季德胜蛇药片解毒,同时局部伤口清创,改善凝血功能,抗过敏等治疗,患者最终脱离了生命危险,经过几天的住院治疗,现已痊愈出院。
病例三
患者王某,自述来院前两小时误食野生菌,随后出现恶心呕吐,伴腹泻,家属随即送我院急诊科,结合检查结果诊断为“毒蘑菇中毒”,医务人员随即采取对症治疗,症状得到缓解。仅六月份,急诊科就收治了10余名误食毒蘑菇的患者,且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治。
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
一、在户外劳作或者游玩时,一定要提高警惕,注意安全,防止毒蛇、毒虫咬伤。如果确认自己被毒蛇、毒虫咬伤后,不要惊慌奔跑,以免加速毒素吸收。要用手帕、布带或绳索立即在伤口近心端3-5厘米处捆绑,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回流,每隔20分钟松绑2至3分钟,以免肢体缺血坏死。在野外被毒蛇、毒虫咬伤后应立即用冷开水或河水冲洗伤口,若有条件可用盐水或肥皂冲洗伤口。冲洗伤口后,用已消毒的刀片在伤口处划开“十”字形切口排毒;同时用吸奶器、火罐或塑料瓶对准伤口作反复抽吸,吸出毒液。迅速到医院进行专业抢救。
二、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药,一旦误食须马上就医。若吃了蘑菇后,很快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及视力模糊,就要高度怀疑毒蘑菇中毒,必须马上前往医院就医,千万不能拖延,否则容易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。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。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部即可引起呕吐。可反复尝试,尽量把胃内的食物呕吐出来,以减少毒素吸收。
为加强成渝急救医疗服务联动协作,促进急诊资源、人才、技术、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区域内优化配置、良性流动,增强成渝急诊急救事业发展协同性、联动性,共同提升成渝急救能力。今年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/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牵头发起了“成渝双城急诊急救能力提升项目”。我院为加入成渝双城急诊急救圈,进一步优化急诊急救流程,增加洗胃机、呼吸机等急救设备的台数。通过急诊科医务人员技能的再培训、再考核,大幅提升了急诊急救能力。并于今年5月通过认定,正式加入“成渝双城急救圈”,成为成渝双城复苏联盟成员单位及中毒联盟成员单位。
与此同时,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,急诊科建立了区域蛇、毒虫咬伤救治中心,严格按照国家卫健委2021年(最新版)印发的《常见动物致伤诊疗规范》,保障患者均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。填补了区域内蛇、毒虫伤救治的空白,将使蛇、毒虫伤治疗规范化,也大大提升蛇咬伤救治水平,加强了对蛇、毒虫咬伤的防治以及应急处置科普知识的普及,降低致死率、致残率。并且可以免费开展各种中毒的毒物检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