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6-30 | 浏览:509 | 来源:巴中市恩阳区人民医院
6月27日,恩阳区人民医院产房里,一场无声的“对话”温暖上演,面对一位几乎无法用中文沟通的东南亚籍产妇,医护人员凭借肢体语言,翻译工具与真诚关怀,成功助其顺产一名健康男婴。
产妇塔玛翁(Thammavong)来自东南亚地区,嫁到恩阳区下八庙镇。23岁的她临产在即,语言不通的焦虑让她和家人手足无措。当塔玛翁因规律宫缩被紧急送到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时,沟通成为摆在医护人员面前的第一道难关。 妇产科团队迅速行动,医护人员先尝试沟通基础词汇,同时使用翻译软件,将关键医疗指令转化为东南亚语言。医护人员更是组成“手语服务队”,将安抚与指导化作一次次轻柔的抚触、鼓励的眼神和简单手势。 进入产程后,塔玛翁因疼痛和陌生环境一度紧张。助产士始终紧握她的手,一边用翻译软件播放着“深呼吸”、“用力”的提示,一边用毛巾为她擦拭汗水,用轻柔的肢体动作引导发力节奏。数小时全程守护,塔玛翁的情绪逐渐平复,最终顺利诞下一名健康男婴。当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划破产房,塔玛翁疲惫的脸上绽放出安心的笑容。 产后关怀同样无微不至。医护人员贴心地指导产后康复知识及新生儿照护知识。“语言有国界,但关爱没有。”科主任杨雪表示,“我们希望每一位产妇,无论来自哪里,都能在恩阳区人民医院感受到家的安全与温暖。” 出院前,塔玛翁和丈夫专程录制短视频,言语之间满是感谢之情! 从手足无措到母子平安,恩阳区人民医院用专业与温度,在无声中架起一座守护生命的桥梁。这不仅是对“健康中国”战略的基层践行,更是巴山深处医者仁心跨越国界的有力诠释——生命至上,爱是全世界最通用的语言。